• 主页 > 体育问答
  • 陈跃玲:从农村女孩到奥运冠军,她的励志故事与人生转折

    /

    点击关注,每天都有让你感动的名人故事!

    (陈月玲)。

    1992 年,陈月玲以 44 分 32 秒的成绩获得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 10 公里竞走冠军。

    陈月玲出生在农村,家境贫寒,她在追梦的过程中有过泪水,也有过痛苦。她被教练王奎打了一巴掌,怎么回事?

    退休后,陈月玲嫁给了美籍华裔丈夫傅瑞琴,现在怎么样了?

    01

    1992 年 7 月,第 25 届奥运会在巴塞罗那拉开帷幕,女子 10 公里竞走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。

    (陈月玲)。

    竞走明星陈月玲、李春秀、崔英姿肩负着为我国体育代表团夺金的重任。

    1992 年 8 月 3 日,女子 10 公里竞走比赛正式开始。独联体的李春秀、陈月玲和伊万诺娃带头。

    伊万诺娃决心赢得金牌,并因两次犯规而收到红牌。虽然伊万诺娃先冲过终点线,陈跃龄紧随其后,但伊万诺娃双脚离地犯规,吃到第三张红牌,结果被判无效。陈月玲以 44 分 32 秒的成绩获得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 10 公里竞走冠军。

    Lee Chun-soo获得铜牌,Choi Yingzi获得第五名。

    (讲台上的陈跃玲)。

    陈跃龄帮助我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田径比赛中实现了“零”金牌的突破,这枚金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

    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,女子 10 公里竞走项目被女子 20 公里竞走项目取代。

    不过,陈月玲对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感到遗憾,因为她没有享受到举着国旗在球场上奔跑庆祝的待遇。

    陈跃岭于 1968 年 4 月 2 日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农村,父母都是农民。她有 8 个兄弟姐妹,陈月玲在家里排在第 7 位。由于家里人口众多,陈月玲从小就家境贫寒,经常吃不饱饭。

    我妈妈经常熬夜为全家人收集鞋底。陈月玲半夜醒来,看到妈妈在灯下飞舞着针线,她忍不住泪流满面。与此同时,她在心里暗暗发誓:她必须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!

    (陈月玲的母校法库县第三中学)。

    1983年,陈跃岭考入辽宁省法库县第三中学读初中,开始练习中长跑和竞走。

    家里穷,买不起闹钟,她的父母就充当了陈月玲的闹钟。

    每天早上 5 点,她的父母让陈月玲起床跑步,她要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跑 15 公里。为了补充陈月玲的营养,妈妈奖励她一个鸡蛋当早餐。

    1985 年,陈跃岭被选入铁岭体育学校。她是自筹资金的,必须自己承担所有费用。

    陈月玲上学时,妈妈给她带来了一条盖了12年的旧毯子和一个掉了油漆的旧洗脸盆。

    (早年时的陈跃龄)。

    陈月玲每月的生活费是15元,这给她穷困潦倒的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。

    除了务农,我父母还种植了烟叶。她妈妈养了12只母鸡,什么鸡蛋都舍不得吃,积攒了一定数量后,她就带着它们去市场卖给陈月玲,以弥补自己的生活费。

    02

    一年后,陈月玲入选了辽宁省竞走队,不花家里一分钱就成为了一名职业运动员。

    而且,陈月玲还每月攒下一点生活费,帮助父母补贴家庭,赞助哥哥的婚姻。

    她不愿意扔掉旧运动服,所以她把它洗干净并寄回家。自从陈月玲加入辽宁省竞走队后,她的妈妈和姐姐就没有买过新衣服。

    (陈月玲)。

    有一次,爸爸去沈阳看望陈月玲。只见 40 多岁的她在户外跑道上狂奔,整个人仿佛被捞出水面,瘫痪在跑道上喘着粗气。

    陈月玲的左小腿抽筋,她蜷缩着抱住自己的小腿,五官在痛苦中扭曲变形,泪水在眼眶里涌出。

    父亲来到陈月玲身边,含着眼泪说:儿子,我们是农村人,这是你唯一的出路,你得坚持下去。

    陈月玲哽咽道:爸爸,你放心,我能坚持住。

    陈月玲送爸爸到车站时,把自己攒下来的300块钱交给爸爸:爸爸,三哥明年就要结婚了,我给他存了一些钱。我女儿真懂事!父亲流泪了。

    (陈月玲)。

    看着爸爸的白发和眼角的泪水,陈月玲的心痛得像针刺一样。她知道,只有修行,才能让父母真正踏实。

    从那以后,陈月玲更加刻苦训练,每天训练10多个小时,累得她已经被队友多次抬回宿舍。

    1986年,陈玥玲在全国女子10000名女子竞走比赛中获得第三名。

    1987年10月,陈跃龄参加第六届全运会,以43分52秒的成绩获得10000米竞走冠军,打破世界纪录。

    而且,陈跃玲还获得了第六届全运会女子5000米亚军。

    (陈月玲)。

    1987年,“武陵杯”全国竞走邀请赛在河北兴隆举行,陈跃玲获得女子3000米冠军和5000米亚军。

    1989 年,陈月玲获得世界杯女子 10 公里竞走冠军。

    在西班牙比赛时,陈月玲左脚受伤,她带着它出场了。比赛中,陈月玲的球鞋被血染红,但她无奈地率先冲过了终点线。

    陈跃龄每个月的生活费和比赛奖金都不愿意花,所有的积蓄都积攒起来补贴家里了。她在乡下为父母盖了一座新房子,并资助了几个哥哥结婚成家。哥哥盖了房子生了一个孩子,陈月玲也帮忙。

    03

    (北京亚运会开幕式)。

    1990年,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,陈月玲获得女子10公里竞走冠军。

    当时,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宣布女子 10 公里竞走正式纳入巴塞罗那奥运会。

    这使得我国竞走队充满了斗志,队员们的精神也得到了提升。

    陈月龄的主教练王奎激动得泪流满面,他没有热情和抱负,却没有带队参加奥运会的机会。

    1988 年汉城奥运会上,王奎看到其他教练带领球队时,特别失望。所以,对于即将到来的奥运会,王奎充满了期待。陈跃龄有实力夺得奥运金牌,是王奎手中冲击奥运冠军的王牌。

    (王奎)。

    因为期望太高,王奎对陈跃龄的要求比以前更加严格,堪称“魔鬼教练”。”

    当时,中国田径圈盛行家长式管理,教练对队员进行体罚和虐待是司空见惯的。据新华社记者报道,“魔鬼”教练占 72.5%,“温和”教练占 27.5%。

    为了夺得金牌,取得好成绩,很多教练都采取了非常的方法,甚至不择手段,刀剑已经脱轨。

    在一些体育权威人士眼中,金牌和排名意味着整个体育、政治成就和黑帽子。在教练眼中,金牌和排名意味着名气、地位、房子、门票和座位。

    (1993 年,王奎带领刘宏宇(左)和王岩参加斯图加特世锦赛)。

    因此,以金牌的名义,以体育的名义,教练对运动员进行体罚是合乎逻辑的。

    在他们看来,体罚是训练的一部分。教练就像父母,运动队就像一个大家庭,父母教孩子不正常吗?

    正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,王奎觉得自己打骂陈月玲很正常。

    1992 年,师徒俩正在如火如荼地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做准备。

    为了锻炼陈月玲的耐力,王奎让她在 40 度以上的场地训练。他还让陈月玲和男队员一起比赛,让她冲到男队员前面。

    (陈跃玲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)。

    陈月玲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,她经常在训练时流泪。当她累得瘫倒在地上爬不起来时,王奎板着脸问她:你想参加奥运会吗?你想赢得冠军吗?起床!陈月玲挣扎着站起来,眼含泪水继续训练。

    04

    1992 年 6 月,陈月玲在训练登山时,教练让她早上爬七次。

    陈月玲身体疲惫不堪,瘫倒在地上哭泣,起不来。王逵骂陈月玲1分多钟。陈月玲还话,王奎打了她一巴掌。

    陈月玲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,心中积攒多年的不满彻底爆发了。她哭着跑回运动队,拿起行李准备回家。

    (陈月玲)。

    陈跃龄是奥运金牌队的关键成员,这让辽宁省体委感到震惊。相关领导出面做工作,留住了陈月玲。

    但从那以后,陈跃龄和王奎教练就反目成仇了。虽然她还在王奎的指导下训练,但她的师徒俩却是陌生人,冷酷如冰。

   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,陈月玲获得女子10公里竞走冠军。

    比赛期间,王奎教练并没有到场,更没有给她分配战术。陈跃龄拿完金回到奥运村后,王奎平静地说:我们去吃点方便面吧。

    陈跃龄和他握手说了声“谢谢”,再也跟王奎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了。

    (游戏中的陈跃龄(左))。

    1993 年 8 月,陈跃岭正式退休,进入美国犹他州杨大学学习企业管理。

    陈月玲自费学习,经济非常紧张,所以她两三个月一次都不吃肉。她完全依靠朋友和一个部门帮助她出国留学,她不敢多花一分钱。

    她文化背景薄弱,不懂英语,所以她开始学习这 26 个英文字母。她每天学习长达 10 小时,并随身携带录音机来学习英语。

    半年后,陈月玲能用英语和美国人交谈,就连教她的老师都非常惊讶。

    陈月玲从小就过着封闭的群体生活,对烹饪一无所知。来到美国后,她开始学习如何烹饪。周末,她会邀请朋友和同学到她的公寓,为他们做中餐。如果饭菜被一扫而空,陈月玲会很高兴。

    (陈月玲)。

    毕业后,陈跃玲拿到了绿卡,担任过美国健走联盟的理事,还担任过美国一家健身器材公司的副总裁。

    1999年,应美国田径协会的邀请,陈月玲复出,为悉尼奥运会做准备。

    在此期间,陈跃龄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。

    经过两次全国选拔赛,陈跃龄拿到了悉尼奥运会的门票。

    陈月玲代表美国参加比赛的消息传开后,在国内一些媒体和中国人中引起了热议,大家纷纷谴责她,讨伐她。

    (退休后的陈跃龄)。

    陈月玲在家乡辽宁接受媒体采访时说:我是中国人,无论走到哪里,我都不会忘记祖国,也不会忘记祖国对我的培养,更不会做任何伤害祖国感情的事情。

    05

    在 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,陈月玲代表美国参加了女子 20 公里竞走比赛。此时的她已经32岁了,年纪大了,体力一落千丈,只获得了第38名,冠军被我国选手王丽萍获得。

    悉尼奥运会后,陈月玲很多旧伤复发,于是她去了美国圣地亚哥的一家中医诊所做按摩。在这里,陈月玲与爱情碰撞。

    这家中医诊所的老板名叫付瑞琴,祖籍广西桂港,比陈月玲小两岁。

    (三位中国田径奥运冠军(左起:陈月玲、王丽萍、王俊霞))。

    大学毕业后,他去了美国留学,后来移民到美国,在圣地亚哥开了一家中医诊所。

    陈月玲身材曼妙,容貌秀丽,头上戴着奥运冠军的光环,对付瑞琴来说颇具吸引力。

    而付瑞琴身材高大帅气,职业知名度高,经济条件优越,在陈月玲眼中也是一个上乘的男人。另外,他们俩都是中国人,有很多事情可以共情,经过几次接触,他们对彼此有了感情。

    2002年,陈跃龄和傅瑞琴在美国组建了家庭。结婚后,陈月玲和丈夫一起经营了一家中医诊所。奥运冠军的身份给诊所带来了名人效应,诊所在当地华人中颇具影响力。

    到 2010 年,陈先生和陈太太已经在美国开设了 5 家诊所。

    (陈月玲玉的老公和一对女儿)。

    陈月玲和丈夫育有两个女儿,大女儿出生于 2006 年,小女儿出生于 2009 年。一家四口住在美国的独栋别墅里,开着名车,生活条件极佳。

    陈月玲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在中国,很难见到彼此。随着父母一天天老去,陈月玲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父母。

    而且,两个女儿一句中文都不会说,这让陈月玲很担心。于是在 2012 年,陈跃龄夫妇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广西贵港生活。

    他们在贵港买了房子和车,成立了一家保健品公司。

    陈月玲经常回辽宁看望父母,有时还会带他们去贵港团聚。父母的所有开销都由陈月玲承担,她让父母在晚年过上了体面的生活。

    (左起:陈月玲、王丽萍、王俊霞)。

    陈月玲的岳父母住在美国,她和丈夫每年都会去美国探亲。她的两个女儿在贵港读书,接受中文教育。

    在生活的磨砺下,陈月玲已经彻底成熟了。她感谢王奎教练当年的训练,心怀感激,过去的恩怨烟消云散。

    转眼间,2024 年,陈跃龄已经 56 岁,步入中年。她和她的丈夫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公司、房地产和很多钱。

    陈月玲身边很多人都离了婚,但她和丈夫经历了碰撞和磨合,婚姻之花像米兰一样常青芬芳。

    /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htdgg.com/html/tiyuwenda/300.html

    加载中~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~